人,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和内地的读书人一样,同样的科举制度。
本地华族说话的口音,与大明地方的方言无二。
所以安南的生产力很高。
在火器上有自己的发展,手铳与火铳都有,而且编制出神机枪炮法,并不比大明本土的差。
大明与安南在火器上互有借鉴,各有优势,取长补短。
不像东南亚别的国家,主要从大明学习到火器,并没有太多值得交流的技术。
这也是安南在东南亚称王称霸的底气。
所以三言两句之间,听到说大明士兵使用的火器,肉眼看不出差别,黎季犛深知其中的威力。
“让黄晦卿去应对大明的使团。”
黎季犛做出了决定。
黄晦卿也是华族,安南的大臣,心向中华的人,由他出面,可以安抚住使团。
黎季犛又向小儿子悄悄交代了几句。
大家同出一脉,有哪些软肋可以拿捏,黎季犛心里门清,大明的读书人就不贪了?
朱高煦派来的使团,受到了浓重的欢迎。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人和国内一致,杨渤和安南的官员们饮酒作诗,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诗歌。
安南读书人的诗歌水平不低,甚至在当下,明初的时期,总体上反而强过大明本土的读书人。
宋朝亡国时,少部分遗民去了高丽,一部分遗民去了倭国,大部分涌入了安南。
新老华族,万众一心,奋力抵抗,三次打退元朝入侵者,保住了中华文明最后的一片净土。
来之前的忐忑消失的干干净净,结交了许多的朋友,出身大户之家,这些人张口闭口中国,让杨渤非常的高兴。
当杨渤返回的时候,大批的安南官员送行,为他们准备了好几辆大车,上面装满了礼品,并派了安南的士兵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