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动摇的底线,为了天下黎民百姓。”黄子澄正义凛然的说道:“诸公,圣人那边,我等需要齐心协力。”
朱允炆感激的看着黄子澄。
这位师傅对他而言,是他最重要的左膀右臂,正因为对黄子澄的深信不疑,所以朱允炆一切都听黄子澄的。
那些与黄子澄意见不合的官员,都被排挤出了皇太孙一系,最显著的代表就是兵部尚书茹瑺。
而兵部又是不可或缺的部门,所以齐泰在皇太孙一系的地位提升了起来。
比起茹瑺这位原太子系的中坚力量,齐泰此人的资历要弱不少,黄子澄觉得自己能压齐泰一头。
历史上也是如此。
在削藩定策的时候,齐泰力主全力拿下朱棣,而黄子澄要先易后难,先对其他藩王下手。
最后黄子澄压过了齐泰。
结局是几人最后都因痛骂朱棣而死。
当然。
齐泰的提出的那些手腕,例如以防边的名义,把朱棣的亲卫军调离北平,种种措施的确颇有成效,让朱棣被孤立起来,身边无援。
如果不是黄子澄的先易后难的核心方略,既给了朱棣喘口气,又让朱棣获得其余藩王支持的机会,结局很大的可能就改写了。
现在。
齐泰并不认可黄子澄的方法。
他认为应该坚定圣人的心意,只有圣人真正支持皇太孙,才是最好的法子。
而不是自下而上的手腕,不但效率低下,白白浪费了时机。
但是黄子澄的想法获得了朱允炆的认可。
比较起齐泰的想法,朱允炆更喜欢黄子澄的建议。
文华殿激烈的争执,并没有让皇城变化。
皇极殿东阁。
朱元璋在高台上批阅奏疏,朱棣在下方案几上看朱元璋批复过的奏疏。
两个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