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中华重工的蓄力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中华重工的蓄力(5 / 6)

有需求,而是信息传播速度如此,技术报的传播辐射速度已经很快了。

两名工作人员,告诉了陈德言技术报拆分后的详细情况,以及技术报的投稿地址还是原来的。

陈德言最后留二人吃饭,二人解释还有其余的地方要跑,陈德言向二人打听过一个人。

一名在技术报上,同样刊登了很多文章的,他们这个圈子中的“名人”。

“此人和老先生一样也是山东的,不过老家在济南。”

“哦。”

陈德言了然,心中下了决定,过几日出趟远门,去济南拜访下这位大家。

两名工作人员告辞了陈德言,他们的行李很多,寄放在了客栈,还有他们的马车也留在那里。

古代驿站系统的发达,还有城市口的客栈,货栈等,具备各类专门的功能。

前提是有钱。

因为这些都需要花钱,普通百姓没这个需求,自然也舍不得花这份钱。

除非发生紧急的情况。

例如赵家寡妇,她的亡夫客死他乡,就是同乡花钱请专门的人员,千里送回北平。

这个钱,赵家寡妇掏空了家底还给了老乡,加上操办亡夫的身后事,让赵家原本还算富裕的家庭,直接变为一穷二白。

能供应两个儿子读书,可见其父生前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只不过生老病死。

哪怕后世小康之家也承受不起意外,何况在生产力更低下的古代。

技术报拆分了。

技术报还是技术报,以前人们投刊还是往这里投,不过非技术的文章,会刊登在中华重工生活报。

北平技术报,也改名为中华重工技术报。

名字的更换,背后蕴含了某种意义。

表明了中华重工,正式登上一个舞台,也说明了中华重工,已经做好了准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