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二百七十三章 蝴蝶的翅膀带来的变化

第二百七十三章 蝴蝶的翅膀带来的变化(2 / 5)

不但节省了卸货和重新载货所需要的花费和时间,并且提高了船只通行的效率。

每次开闸的过程,可以满足上千艘装满漕粮的漕船快速通过,一日一夜可进百余艘。

这项巨大且宏伟的工程,让世界震惊。

明朝亡国后,清康熙四年,荷兰使华团所写的日志,就有对这处工程的描写。

后来勒康特传教士和他的同事阿蒙尔德·蒙坦那斯,根据荷兰使团的日志的内容说道。

“如果不充分肯定中国人那无与伦比的能力,欧洲人是意识不到这些良好水闸的作用,和高大而厚实的防护栏的坚固性的。”

而技术当然不止于此。

因为水闸技术的出现,带来的许多问题,又产生了诸多解决问题的新技术。

例如防止黄河携带过量的泥沙,在入口处超过漕河。万历六年,总督河道的潘季驯上奏,拉开治河沙的大幕。

例如修建排水沟,安装了控制洪水的闸门,制定分洪方案,泄洪区等,这套明朝的方案施行了整整四百年,贯穿了清朝。

对几名工部官员的想法,朱高炽做出了支持的想法。

“江淮地区之所以经济富裕,除了当地百姓的勤奋,也有密布的水道,让运输成本大幅降低。”

“而运河的重要性,可以称之为国之重器也不为过,对经济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是无与伦比的。”

朱高炽评价道。

几名工部官员第一次接触燕王世子,对燕王世子的作风非常的不习惯,但又觉得言之有物。

“蒸汽机加入到修建水闸工程中,说明了提议官员的敏锐性和主动性,应该获得高度的赞扬。”

朱高炽询问了此人的名字后,当着众人的面继续夸道。

几人很是触动。

“按照你们的计划,要修建高十尺,底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