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匠户不会写字,想要登报的匠户,就会找识字的人,他们口述,别人帮忙记载。”
“可有时候说的不清,不容易看懂,最后研发司决定,符合登报标准的,则派出文书亲自去找到匠户,复录写一遍,然后用最新的文稿来登报。”
朱高炽了然。
万事第一步总是最难得,想要达到后世那种地步,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
后世的论文,要求极高,对学者的要求也高。
可如今好多匠户,还是前朝生人,不识字的是绝大多数,大明建立二十余年。
虽然广兴学校,让识字率大幅提升,可也改变不了老一代人文盲居多的现象。
而且技术报又是新事物,不少工匠不在乎登报后的奖励,所以不愿意传授。
而愿意的登报的工匠,则遇到不识字,而且不懂报纸登刊的要求,只能研发司主动解决。
“报纸问题其实不大,毕竟是新事物,咱相信技术报只要不停的办下去,变化也会越来越大。”
朱高炽自信的说道。
万事万物新生之时,多是简陋而原始的。
就像大哥大和智能手机,只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现在的技术报,准确的形容,更像是工匠们的一个发言平台,不少工匠当做唠家常一样的说事。
少了几分的严谨,多了几分的稚嫩。
“办个奖吧。”朱高炽提出了新的想法,“设立鲁班奖,前十名的,奖励一百两到十两银子,提升三级到一级不等。”
“伱们回头可以考虑下,是否可以聘为研发司终生大师傅,生老病死都由工厂负责。”停顿了片刻,朱高炽又说道:“第一名的,给予五代人工厂招工指标,后续的,也可以做出不同的招工指标。”
“总之,定下的规矩要提高技术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