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是个苦差事。
将领们不怕打仗,也不怕战死。
可抗倭太被动,谁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哪里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抗倭不如北征。
北征虽然也难以寻到敌踪,可总有个盼头,抗倭在人们看来,就是个全凭运气的事。
带着军队碰到了倭寇,那就是运气,如果没有这个运气,那就只能苦哈哈的窝在兵堡里。
如果倭寇在任意一处地方上岸,糜烂了地方,反而容易遭到牵连。
抗倭是大义。
王府本身就有监管金州中所作的职责,以此理下手,无人可以指责,但也容易遭受反噬。
葛诚忍不住说道:“如果倭寇登陆金州,而丘千户赶不及支援,倭寇烧傻抢掠一番逃入大海,那么有心人能以此为由弹劾王府。”
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也是没人愿意担负抗倭的原因。
太容易背锅了。
“王府不应该牵连此事。”余逢辰出言支持葛诚。
两票对一票。
姚广孝不是长史府的官员,所以没有出声。
金忠落于下风。
“小王爷曾经说过,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金忠力排众议,坚持说道:“有些事是底线。”
“于国有利之事,王爷不应畏惧责任。”
金忠起身拱手,义正言辞。“如果连王爷都畏惧责任,而不愿意肩负重任,又有何人会愿意呢?”
朱棣还未回答,葛诚就知道金忠赢了。
圣人为何喜欢燕王。
正是因为燕王有担当。
整个北平以北的开拓,都是燕王打下来的,包括前年的大胜,而圣人在长城外先后设立开平卫,大宁卫。
实际上是瓜分燕王的胜利果实,可燕王从来没有埋怨。
朱棣抚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