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 第876章 帝国兴衰系于华北

第876章 帝国兴衰系于华北(2 / 4)

不同于飞机、坦克和各类小口径火炮等装备,二战期间的大口径加农炮其实是一个极为小众的装备。

相比于类型繁多、性能各异且存量巨大的榴弹炮、山炮等火炮,相比于日新月异、发展迅猛的各类飞机坦克,世界各国列强虽然都布局发展了大口径加农炮,但基本上都是浅尝辄止,基本上发展一两个型号就都放下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口径加农炮虽然射程远、威力大,但由于炮身重量大、炮管寿命短,因此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都很高,不适宜大规模列装。

与此同时,随着强击机、轰炸机等机型发展越发成熟,大口径加农炮的很多应用场景也逐步被这些飞机取代。

再加上机动困难、容易受到地形限制,也容易受到空袭摧毁等等,大口径加农炮便成为了各国必须要有但不必太多的装备。

根据冈村宁次等人的了解,哪怕极为重视炮兵建设的苏联,也仅仅发展了br-2型152毫米加农炮这一款重加农炮,生产数量也极少(截止二线结束生产35门,列装27门);德国盟友研究的最新型k18型170毫米加农炮,目前也仅生产了140余门(直到战争结束也仅仅生产了338门)。

哪怕财大气粗的美国部队,目前列装的m1型155口径重加农炮,总体数量都没有超过300门(战争结束前共生产了800余门,列装了600余门)。

相比之下,帝国已经算是最重视远程加农炮的国家了,蝗军先后列装了九二式105毫米加农炮、89式150毫米加农炮以及射程最远的96式150毫米加农炮。但直到目前,也仅仅分别生产了122门、96门和68门(战场结束前分别生产了180门、180门和150门(含要塞式))。

目前这些重炮,大部分都布置在本土和满洲,少部分布置在华北,其中约30门被独立支队缴获或者摧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