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啊,皇帝自然要喜欢这种事情了。封禅之后,马上就出现这些代表圣王的祥瑞,正是来表现上天对皇帝功绩和德行的认可。
不管真相如何,皇帝都只想它是真的。
赵佗说道:“臣知道祥瑞之事有益处所在,但臣担心一件事。”
“你担心何事?”始皇帝好奇开口。
“臣闻昔日齐桓公好穿紫服,则一国齐人皆效仿君王,只喜紫衣。然紫衣甚为贵重,五匹素色布帛也换不了一匹紫布。齐人尽好紫色,国中奢靡之风日盛,非国家之福。”
赵佗沉声开口,采用这年代纵横之士讲故事,善用比喻的方式来向皇帝表达自己的意见。
“臣又闻楚灵王好男子细腰,则其朝中诸位公卿之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君王宠信,餐食不敢多吃,每日只吃一顿饭,以此节制自己的腰身。他们每日起床,都要屏住呼吸,将腰带束紧后,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到了第二年,满朝之臣尽是黧黑之色。”
讲到这里,赵佗已经是图穷匕见,直言道:“臣见齐桓公好紫服,则一国奢靡。楚灵王好细腰,则满朝黧黑,国政衰弱。今日陛下喜好祥瑞之风,臣担心整个大秦诸郡秦吏,见到献祥瑞而能得赏赐,便将纷纷效仿,以愉陛下之心啊,”
接下来的后果赵佗没说,但他知道始皇帝很清楚。
始皇帝面无表情的盯着赵佗。
赵佗微微低首,以示对上位者的尊敬,但他的神色很平静,目光与始皇帝相对。
这是他自泰山封禅时的对答后,进行的一次劝阻。
祥瑞不停出现,满朝公卿尽是谄媚,如果他不站出来劝阻,待到齐地祥瑞的事情传出去后,恐怕大秦上下,都将是祥瑞满地。
只是,皇帝会听吗?
殿中气氛一片压抑。
那些侍立在角落的宦者们,一个个额头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