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运转。
让皇帝站在五色祭坛中的黑坛上,在那里仰望苍穹,叩拜祭祀,以此告命于天。
这样更能映衬大秦的水德,象征天命在我。
一個接一个封禅礼仪被推了出来。赵佗注意到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阴沉,周围的公卿大臣也都一个个冷漠相视。廷尉李斯反倒是面容温和,甚至嘴角还带着笑。
待到诸位儒生七嘴八舌的说完十余个方案之后,李斯目视了旁边的奉常一眼。奉常名叫赵秉,他是法吏出身,算的上法家一系,与李斯一向走得近。
作为专管祭祀的公卿,赵秉放任儒生从咸阳争辩到泰山,一直鲜少过问,这其中恐怕也是有李斯的意思在内。
现在见到李斯目光,赵秉便心领神会,知道是该收网的时候了。
他站出来呵斥道:“皇帝封禅,乃何等大事,尔等儒生称此为古代圣王之礼,然则从咸阳至于泰山数月之间,连礼仪都难以定下,照尔等做法,恐怕等到过了六六之日,都还没有将礼仪确定下来,这岂不是误了封禅大事,要尔等还有何用!”
听到奉常站出来呵斥,又看到皇帝一脸漠然的面容。
左丞相王绾眉头微皱,他狠狠瞪了众儒生一眼,忙对着始皇帝道:“陛下,诸生众口难定于一,不如再给他们一日时间,限令他们商议下来。”
眼见王绾适时的站出来为众儒生解围,李斯心中冷哼一声。
封禅,是儒家吹出来的圣王之事。儒生们想要凭借此事,重新赢得皇帝的宠信,从被皇帝罢黜冷落的境遇中杀出一条生路,在秦国朝堂上再争一争话语权。
而出身荀卿门下的李斯,早就看透了他们的德行。
他劝阻奉常过问,一直放任儒生们相互争执,甚至在暗中还有推波助澜的举动。
李斯这样做,正是要在皇帝面前好好展示一番这些儒生的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