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化,并用特殊的“教材”对他们进行洗脑,宣扬效忠大秦的思想。
同时再对降服的南匈奴开放关市,用代表诸夏文化的商品渗入普通牧民的生活。
如此南匈奴的上层、下层皆被套牢,被诸夏文化所影响侵蚀,南北两匈奴之间,不管是在经济还是文化上的差距都会越来越大。
甚至会出现南匈奴视北匈奴为野人的情况,双方根本不会再有合流的可能。
当然,这些只是赵佗的初步设想。
其灵感来源于历史上汉朝的做法,等到回朝后他就会向皇帝上书,到时候有朝中诸多大臣商议,进行方案上的补齐,自然会更好。
除了匈奴外,还有归附的两部月氏,赵佗也有类似的想法,用文化的力量,真正的让这些草原民族融入秦国。
不过现在月氏人的作用,主要还是和伊韩邪的南匈奴形成相互监视的局面。
赵佗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重新分配了草原上的势力分布。
首先是投靠秦军的南匈奴,他们被迁徙到北河以南的套中平原。
他们原本所占领的阴山草原,则被分给了贵霜部月氏。
虽然这片草原被大火烧掉了一半,但贵霜的人口也不算多,刚好够他们使用。
待到过上两年,这里照样是一片肥沃丰茂的牧场,贵霜翕侯对此还是比较满意。
赵佗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让贵霜月氏挡在南北匈奴之间,不仅能阻止南北匈奴的相互沟通。在秦军离去后,如果伊韩邪起了叛逃之心,想要带人北上,那也得先过贵霜月氏这一关。
同理,南匈奴被安排在“套中平原”,刚好夹在阴山草原的贵霜月氏,与贺兰草原的休密月氏之间,可以防止两部月氏相互勾结联合,并能同时监视两部月氏的动向。
如此匈奴、月氏相互监视,相互制衡的布局,才能在秦军走后,保持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