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姓不婚”的事情在咸阳城传播。引起诸多秦人的关注和议论。
“大庶长是赵国人,尚我秦国的公主有何不可?又不是近亲,这什么破规矩,真是无理。”
“然也,大庶长为我秦国统一天下立下了多少功劳,他尚公主理所应当,狗屁的同姓不婚,这些人真是吃饱了没事干。”
“我不管,大庶长建言今上,扩招学室子弟,让我儿能入学室,乃是我的恩人,他就该尚公主!”大多数黔首本就是无姓之人,对于这所谓
“同姓不婚”的规矩,自是感觉荒谬可笑。特别是那些从军伍中退下的老兵,一个个义愤填膺,甚至有人当场辱骂那些四处宣传的儒家门徒。
若非秦国禁止私斗,那些儒家门人还不知要被当场打死多少。这样的场面超出了周青臣和淳于越等人的预料,他们本想引发反对赵佗尚公主的舆论,哪知道那些黔首庶民根本不和他们共情。
“无姓黔首,自是不识礼节,吾等不用在意,真正能起到影响的还是百官公卿。上一次赵佗提郡县,反分封,定然招致了许多公卿的怨恨。到时候吾等开口,一定有人会跟着附和。”淳于越等人依旧保持乐观。
在这般暗流涌动的情况下,便到了第二日的朝会之时。赵佗一早便来到秦宫中。
大殿雄伟,众公卿相聚于殿前。
“大庶长。”见到赵佗过来,不少人行礼相呼。虽然因为此地人多,不好将话挑出来,但不少与赵佗相善的公卿大臣皆对赵佗露出善意,这是一种代表支持的暗示。
“果然,能在朝堂立足的人没多少是傻子。”赵佗心中越发明朗。而远处,眼见众多公卿纷纷向赵佗问好,周青臣脸上浮现惧意,淳于越等人则是面无表情。
“皇帝好礼,赵佗尚公主之事明显违反礼制,吾等有胜算!”片刻后,随着殿内颂歌唱完,众臣在谒者的声音中迈步进入殿中,各自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