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担心的一样,对楚人来说,接下来的形势变得越发严峻起来。
紧随寿春城破,楚王降秦的消息后,是来自秦军的使者。
这些秦人使者一路向东行来,所经之处,宣示着楚王负刍的最后一道诏令。
“不谷无德,荆楚多罪,今为秦虏,亦是天命。楚之城邑,当尽数归秦,以尊不谷之令,顺天意而为……”
这是楚王负刍为讨好秦人所下的诏令,命令那些还在抵抗的楚国城邑向秦军开门投降,让拿着剑戟准备反抗的楚人义士放下武器,乖乖去当秦国的顺民。
这是楚王的命令。
在实际情况中,这道诏令有着非常巨大的意义。
它给了诸多想要降秦却犹豫不决,心有顾忌的楚人,一个投降的名义和台阶。
你看咱们大王都降了秦,还下诏让吾等不要反抗秦军。所以吾等降秦之举,乃是奉王诏而行,也是顺天命所为。
我投降,那也是投的名正言顺,是无可指责的。
反而是那些举着反秦旗帜的人,实则才是背弃大王之命的逆贼。
此等诏令通过秦军使者,和沿途接诏城邑的楚人四处传播,影响非常之大。
当传到淮阴时,甚至引起聚集在此的楚国大军的慌乱。
屯聚在淮阴城外的近十万楚军,有一部分是被强征胁迫来的平民,这些人整日想的只是活命吃饭,对于楚国并无忠心可言。
但还有一部分,却是真正的心怀荆楚的义士,他们胸怀爱国之意,听闻项燕和公子启在此招兵聚粮,纷纷来投。
如今这些人却见四处都在传播楚国已亡,大王命令他们投降的消息,原本满胸的爱国激情瞬时被压了下去,一双双眼睛中,出现了迷茫之色。
寿春被秦军攻破,大王向秦人投降,还下令让他们不要反抗。
所以他们聚在此处举起抗秦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