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鼓,两片梨花筒,说的是前朝故事,调子是鲁地土调,又叫作“梨花大鼓”。
“今日有一个十六岁的姑娘唱曲,不提前去都没位置!”
晏珣身为李开先的学生,汪德渊的同门,对戏曲当然感兴趣。
“来都来了,一起去听听?”他问其他人的意见。
众人都不反对。..?
在驿馆躲雨几日,好不容易天晴,不得快活快活?
陆绎遗憾,要不是跟着一群太监出门,应该去更好的地方快活。
济南泉水多、茶馆也多,在这太平时节,实在一个悠闲又热闹的大城。
今日无事,茶馆听曲。
整个茶馆里里外外坐满人,台上台下热热闹闹。
文士们试探着问晏珣他们的身份,晏珣只说是京城来的,到济南办一些事。
至于小钧钧?
“这是朋友家里的孩子,跟我们出来见见世面。”
文士们失笑:“这么点点大的孩子,能见什么世面?见了也记不住。”
“谁不是这么说呢?”晏珣感叹,“他祖父突然把小孩儿塞给我们,把我们吓一跳。”
“这位老爷是有点过分。”文士们附和。
朱翊钧扭来扭去,指着台上唱曲的大姑娘说:“美!”
众人顿时愣住,这么点点大的孩子,知道欣赏花姑娘?
文士们开玩笑:“小公子,你知道什么是美?”
朱翊钧不给他们眼神,搂着晏珣的脖子:“珣珣,美!”
“哈哈……小公子,男子不说美。”不知者不罪的文士们笑道,“难怪他祖父让小孩儿出来见世面,从小看遍天下美人,长大不被美色所祸。”
晏珣看看台上唱曲的姑娘,再看看小豆丁。
有其父必有其子?
想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