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兹欲兴道致治,必当革故鼎新”的方针。
“一条鞭法”,就是从嘉靖年间开始试行的。
可是……积弊太深,新政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国家的财政经济反而到了崩溃的边缘。
“想移走这五座大山,愚公都不行,除非天帝显圣,派出力士;除非朕有彭祖之年。”
他什么都知道,于是……选择修仙。
咦?
他终于悟出“太极”的真谛——政不由己出。
交给夏言办,办砸就嘎掉,让严嵩取而代之;
严嵩又干了许多年,年老不中用,就任由徐阶取代。
事情办得好,功劳是皇帝的;事情办不好,责任是臣子的。
特别是实施新政这种得罪人的事,要有个能干、敢干的人。
之前新政失败的锅,得由严嵩背!
都是奸臣不好,皇帝是圣明的。
以后呢?
从这一年的情况看来,徐阶的魄力还差一点……将来换谁上?
高拱、张居正?
还是不走寻常路的晏鹤年、骑黑虎的财神晏珣?
新年一过,晏珣得到一项特殊的任命——皇孙日讲官。
这道离谱的任命让翰林院炸了锅。
众所周知,经筵有月讲、日讲、午讲、温讲,都是给皇帝讲课。
所谓皇孙日讲官,相当于皇孙的老师?
“皇孙?裕王现在没有子嗣,晏编修给谁日讲?”翰林们议论纷纷。
晏珣淡定地说:“当然是给皇孙胎教。”
看样子,他通过皇帝的考察,获得皇孙老师的资格。
如果皇孙已经有几岁大,以他的资历,不够资格做皇孙老师。
但皇孙还是个胎儿,其他高官大佬们不争莫名其妙的胎教官,顺水推舟给晏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