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珣没有这么做,他不是来气死皇帝的。
策问的题目很长,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如何做一个好皇帝、尧舜一般垂衣而治。
晏珣觉得这种“大题”不好答,前方的徐时行却悄悄松一口气。
若是具体的时务,反而不好下手……
此时车马慢,南方发生的事,朝廷都要过一段时日才知道。
考生皓首穷经,更没机会和心思去关心时事。
这也是一些人闯过乡试、会试,在殿试反而不出彩的原因。
既然皇帝问怎么当一个圣贤明君,徐时行觉得这题我会!
陛下你听我的,我虽然没当过皇帝,但我很有经验~~
另一边,晏鹤年看完题目,也在斟酌……
“垂衣而治”的理念,出自《易经》“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其思想境界,接近道家的“无为而治”,即君主不应该主动干扰百姓的生活。
而天下水旱灾害、敌寇犯边,都需要皇帝有作为、主动干预。
无论是抗灾赈济还是御寇靖边,都会劳民伤财,这就关系到一个问题——财政。
在英明神武的嘉靖皇帝带领下,国家财政年年赤字、捉襟见肘,无奈之下扯下脸皮,把大名鼎鼎的鄢懋卿派出去刮地皮……
这道题目,可以说有些自相矛盾。
这天下的情况、钱到哪里去了?皇帝心里清不清楚?
如果他清楚,那他出这个题目、想听考生说什么?
皇帝沉迷修仙,却期望像尧舜一样垂衣而治,表露了其内心的想法:
既要牢牢掌控皇权,又要长生不老。
高官大吏负责帮他治理好天下,又不能作威作福、祸害百姓。
然而事与愿违。
皇帝面对残酷的现实,寄希望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