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看过晏鹤年的文章还是服气的。
和上一回的相比,晏鹤年的文章更显出真挚朴实和豪迈大气。
曾庆斌说:“老晏朋友的文章,我读出李太白的壮阔,想必近来勤于研习古文?”
晏鹤年点头:“曾朋友眼光好!我帮着小珣编《唐宋古文选集》,恰好在读李太白文集。”
其他人恍然大悟,这就对了……他们没拿到第一,是没有帮儿子编文集。
归根到底,缺一个像晏珣这样的儿子。
曾庆斌回家之后,跟爹娘说起开学考的成绩。
“我只考的第五,大约是过年玩耍太多,荒废了学业。和晏鹤年一比,实在是惭愧。”
他的父亲老曾喜欢木工活,平日不太管儿子……当官风险大,搞不好祸及全家,儿子成绩好不好,一切随缘。
此时,他放下手里的木头,问:“晏鹤年拿了第一,晏珣却漏做了一道题?他不是挺谨慎的人?”
“说是腹疼。”曾庆斌解释。
老曾想了想,笑道:“这个人不错,你可以多与他交往。”
大孝子总不会坏到哪里去。
曾庆斌不明白父亲为什么突然这么说,但他确实愿意跟晏珣来往。
晏朋友话里话外,对火器挺感兴趣,说不定是同道中人。
晏鹤年回到家里,指着那摇摇欲坠的考棚,气势十足下令:“拆了它!”
晏珣阻拦:“花钱搭的,拆了不是浪费钱?你不坐我坐!”
勤俭节约的晏珣怎么肯浪费钱?
实在不行可以给大将军住啊!
“你坐?一坐一整天?”晏鹤年诧异地问。
“是三天。”晏珣正色道:“这本来是给爹准备的,现在爹获得第一,公平起见就该我进去。”
他淡定地把考篮搬进考棚,然后自己坐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