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回去!快逃!”
明军的重装步兵尚且能维持紧密的阵线,守护浮桥的另一端,没有被敌人骑兵的气势所震撼住,但是,仆从军却不一样了,这帮家伙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顿时就乱了套。
在安南这片地方,骑兵那就是除了象兵以外最强的兵种,在平原上打仗,一旦骑兵出动,那么叛乱的土司势力基本上都得被碾压致死,除非你躲到深山老林里,否则别想活着逃脱追捕。
但安南军的骑兵数量不多,所以很少出动,这也使得安南的这些本地人组成的仆从军根本没有遇到过真正的骑兵冲锋,更别说是骑兵冲锋时那种势不可挡的气势了。
很快,明军士兵就跟敌人骑兵接触了,仿佛是两股洪流狠狠的撞在了一起。
无论是明军还是安南军,在不算宽阔的河岸之上其实根本施展不开拳脚,只能凭借着战斗素养,不断挥舞着手中的兵刃,跟对面的敌人战斗。
不过这对明军不公平,战场是在胶水河的北岸,而且由于这里的营寨位置比较偏僻,所以建的很大,还挤压了战场,导致明军打的有些畏手畏脚.不过根本原因还是胶水太过湍急,能架浮桥渡河的地方就这么几处罢了。
在没有任何地形可供依托的情况下,明军想要靠少量兵力守住这个桥头堡,难度就太大了。
不过李景隆似乎对此早有预料,他在明军重步兵渡河的时候,就下达了一条命令。
在前方守河敌军营寨右侧的南岸,有着一片洼地。
这片洼地并不大,但同样也不算深,虽说是洼地,其实里面有着不少能落脚的浅滩,足够明军的火枪兵作为延伸的落脚点了。
虽然按照胶水的正常宽度,明军的常规远程投射手段,譬如弓弩、火铳等,是无法打击到对岸的敌人,从而支援桥头堡的友军的,但如果能在南岸有所延伸,那么就可以形成一个“凸”型阵地,火铳手列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