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曹端依然没有动摇他的基本论点,还是从周礼出发,既然姚广孝认为变通的关键在于人,那么他也跟着从人这个角度来反驳。
曹端主要引用自《荀子》,这里是荀子关于礼的界定,也就是人生下来就有欲望,而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无所求,人一旦有所求就会失去分寸和边界,产生争端,争端就会出乱子,先王不喜欢乱子,所以用礼义来划分人的阶层,满足人的欲望,使欲望不因为物的数量少而感到压抑,也使物不至于被无穷的欲望所竭尽,让欲望不仅仅局限和屈服在物质上,而是有着礼乐的精神追求。
紧接着,曹端拿出了他思考后的观点。
“人者,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人所用,何也?曰:人能群,彼牛马者不能群也。”
“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
“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牛马等物。
“故人可得房屋而居也,序四时、裁万物、兼天下,无它故,得之分义尔。”
这里曹端说的有些赤果,直接撕开了礼义那华丽的外衣,直接将其在人类社会中最本质的起源给讲了出来。
人力量不如牛、速度不如马,但牛马被人驾驭,就是因为人类能(有秩序地)协同行动,那么人如何协同行动的?就是划分,怎么划分?用“义”,正是因为划分了“义”,所以人类才能建设房屋按四季耕种继而统治整个天下。
而接下来,曹端话语的直白,更是让很多卫道士有些心里本能地不舒服了起来。
“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者能或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