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想到了答案,他刚想开口,却看到了正在凝视自己的卓敬。
——不对!有陷阱!
汪与立心口燥热,又一次陷入了长考。
其实这个议题并非无解,恰恰相反,解题办法很简单,直接摆“三纲五常”就可以破解,而且还可以顺带出关于道统的杀招。
“三纲五常”,这是二程和朱熹已经研究好了的标准答案。
但是,卓敬想不到汪与立能很轻易破题吗?当然不可能,所以答案很简单,这里是有陷阱的!
陷阱就是,汪与立在这个场景里,是不可以拿“三纲五常”来破题的。
为什么?
程颐的原话是“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骁将跋扈”。
好嘛,你要把这话当着朱棣的面说出来,你猜猜朱棣会有什么反应?
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
可如果不从三纲五常着手,又拿什么来破题?又怎么衔接自己关于道统的绝杀?若是时间到来之前想不出办法,怕是真就要输了。
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此时却逼得汪与立满头热汗如同滚油一般。
卓敬取胜的思路,跟第二回合是一致的,都是拿眼下的时代因素来限制汪与立的发挥,从而筛选掉那些不符合当下庙堂背景的理学结论。
这无疑是一个老练的高级官僚在庙堂斗争中用的非常得心应手的办法,没有多年的庙堂生涯,是做不到卓敬这般信手拈来的。
有些无耻,但庙堂的本质本来就是无耻。
更何况,这种无耻代表着高度的实用,作为一个事功主义者,卓敬用自己的亲身行为演绎了什么叫做“利大于义”,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知行合一了。
——————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