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星火忙着去跟郑和调配内廷兵仗局,跟朱高煦调配军中工匠,用以制造载人热气球了。
而这边朱棣也没闲着,先是在承天殿召见了他的大笔杆子解缙,让他去安排在《邸报》最显眼的位置,写关于‘雨的天理’的相关讨论。
朱棣欲擒故纵道:“这段时间,还要总裁修《太祖高皇帝实录》,有精力吗?”
“陛下放心,此事由臣亲自安排妥帖,绝不会误事。”解缙拍着胸脯保证了。
朱棣嗯了一声,沉吟片刻才说道:“朕相信你的能耐,也期待你能给带朕回好消息。”
“臣必不负陛下所望。”
“还有,若是遇到麻烦,尽管去找国师商量,朕不管。”朱棣补充了一句。
朱棣的意思很明确,他说“朕不管”,不是他真的不管,而是表明了他的态度,这件事是变法相关的,归国师管,你给朕老实点,按吩咐写就写,别搞那些春秋笔法有的没的,否则治伱的罪。
解缙笑容满面地应诺,然后退出去了。
朱棣看着消失在殿门口的解缙,忽而轻哼了一声。
当初,他决定设立内阁的时候,真觉得没什么——因为内阁不过是辅助他批奏折的工具人罢了,只有分流归类的权力,没有批阅奏折的权力,只是把不同地域、类型、重要程度的奏折分开。
换句话说,皇权下的一条狗。
狗,怎么能忤逆主人。
结果呢?在国师的预言的未来里,内阁这条狗不知怎么的,忽然就骑到主人头上了!
“吾非相,乃摄也哼哼。”
不过,作为皇帝,朱棣的烦恼显然不止于现在还只是雏形的内阁。
对于立储问题,朱棣也有些头疼……他发现自己的儿子们,似乎都不好糊弄啊。
按照金瓯掣签的结果,本来是要把朱高煦打发去北直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