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颔首,这本来就在他的计划内。
而他旁边的道衍,却又一次陷入了深思。
不对劲。
‘民族国家’绝不是姜圣这节课的最终目的。
这节课,道衍上的很过瘾。
因为他跟被动接受的几人不同,道衍从一开始,就隐隐约约猜测出了姜圣的目的极为隐秘且威力巨大。
所以,道衍一直稍稍超前于姜星火进行中的思路。
等等等等
让老衲换一个思路。
‘民族国家’这个概念,还有什么用处?
道衍的目光变得悠远了起来。
他仿佛又一次看到了未来。
道衍的大脑,在高速的运转,不停地推演着逻辑链条。
如果下西洋顺利培养出了大明的商人阶层,那么商人阶层会怎么做?
他们会加大海外贸易的力度,从外国赚取更多的财富。
所以,他们必须要扩大工坊、手工工场的规模,招募雇佣更多的匠人和工人。
这些新招募雇佣的匠人和工人,肯定不可能来自城池里,城池里的早就被招募了。
所以他们只可能来自农村。
这个数量一旦打破了平衡,就会造成如南宋那般城池极度繁华的畸形状态。
如果农业也得到了进步,农人可以从耕地里解放出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池。
与此同时,也会有很多从海外殖民地的人来到大明。
到了那时候。
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就不再适应来自五湖四海的匠人、工人。
毕竟,很多农人可能从小都没离开过村子,而在数百年前的华夏,隔着一条长江有可能就是两个国家。
这种变革,打破了原本的认同。
所以,就需要新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