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无论曹操是否真的曾组织过盗墓活动,"摸金校尉"这个称谓在后世却逐渐演变成了对盗墓贼的通称,甚至在盗墓者中间还形成了一个名为"摸金派"的独特盗墓流派,并与发丘、搬山、卸岭三门齐名。可惜的是,这三个流派在宋元时期逐渐式微,后继乏人,鲜少再有出色的弟子问世,以至于人们普遍认为它们的门派传承已经中断,仅存摸金一派独撑大局。
由于摸金派的门徒常被称为摸金校尉,这一名号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盗墓贼中的一种代表称号,与搬山道人、卸岭力士、发丘将军等一同声名远扬。摸金校尉与其他盗墓门派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其门规以及行动方式上:相比之下,摸金校尉更倾向于独自行动,只有当单独冒险难度过高时,他们才会选择与自己绝对信任的伙伴组成不超过五人的小型盗墓团队;
摸金校尉们一直以来都坚信着祖师爷所立下的规矩——鸡鸣不摸金。这个传统深入骨髓,成为了他们心中不可逾越的红线。
每当踏入墓室之前,摸金校尉必定会在墓室的东南角点燃一盏油灯或是一支蜡烛。这并非仅仅是为了照明,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害怕遭遇所谓的"鬼吹灯"现象。传说中,如果烛火熄灭,将会引来不祥之物,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墓穴崩塌。
这些摸金校尉凭借着对星象风水的深刻理解与精湛运用,掌握了如"寻龙诀"和"分金定穴"等独门绝技,能够精确地找到古墓的确切位置。他们犹如夜行侠一般穿梭于深山密林之间,探寻着隐藏在地下深处的秘密宝藏。
然而,摸金校尉有着严格的道德准则。他们只会瞄准那些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墓葬展开行动,对于普通平民百姓的坟墓则绝不染指。这种行为既体现了他们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出于行业内部的默契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给同行留下一些余地,同时也为自己留有后路。
尽管摸金派并没有正式的师徒传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