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饭等等食物,主打一个量大管饱,专门服务于周边工厂里的工人。
赵学宁坐下来以后,给田新还有几个随从各点了一份红烧肉盖浇饭,然后便坐下来等吃,店家则在一边的炉灶边上施展降龙十八炒的功夫,火光四射,香气四溢,着实诱人。
等吃的间隙,赵学宁对那一桌一桌的工人们之间交谈的内容很有兴趣。
这里的工人有男有女,男工好像是造纸工厂那边出来吃饭的,女工则是纺织工厂和食品加工厂那边出来的,反正都是身穿兰芳制服改造而来的兰芳工人服,很是得体。
男工和女工虽然不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但是隔着彼此的桌子,倒是有不少在互相调笑的。
兰芳共和国早期,因为人口的极度匮乏,所以女人也被迫承担起了包括军事任务在内的一系列社会生产任务,那一时期兰芳很多双职工家庭,幼儿园之类的配套措施也出现了。
后面平推带清返回华夏本土之后,虽然人力上不再有什么缺乏的可能,军队里的娘子军也越来越不需要承担一线任务,逐渐全部进入了后勤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但是这种男子女子一同外出务工的传统还是继承了下来。
纺织工厂、服装厂等等行当上,女子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中华帝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社会形态赋予了大量女子不错的纺织技能,所以纺织工厂一经招工,入选的都是女子。
这些女子从农村老家脱离,来到城市工厂内生活,吃在工厂,住在宿舍,平日里晚间还要接受一定的文化教育,休息日偶尔出来和小姐妹一起打打牙祭,体会到了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发生这一切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是有过一些波折的,但是总体来说,波折不大。
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赵学宁发起的兰芳战争和共和革命彻底把旗人阶层为代表的传统守旧势力一扫而空,从经济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