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恰好遇到其中的某个方子出了缺失。
怎么呢?他们就自己根据用药的情况,来加上的这个药。
比如防己黄耆(芪)汤,这个方子。
我们看到的时候就已经是,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炙,白术七钱半,黄耆一两一分。
这中间的白术七钱半,显然不是汉朝时的计量单位。
而是后人添加上去的。
可能当时被虫蛀了,或者什么其他的原因,反正这个白术的用量不见了。
只能后人给增补上去。”
听过王忱的解释,沈毅感叹道:“果然什么东西想流传几千年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这种关乎民族生死的东西都会有缺失,那些古文献缺失厉害也在常理之中。”
感叹完,沈毅突然想到,既然现在有了出土的度量衡为什么不改过来?
随即他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现在有度量衡了,应该可以推测出来原方是什么剂量吧?
为什么不改过来?
就这样单独一个在上面,万一后来者以为,这整个方子的都该按照明清的剂量来算呢?
那这些对的药剂量不是就会大的离谱?”
“是能推断出来,就说这七钱半,原方的话应该是二两。
改也没什么问题,但这里不改也是有用意的。
可以检查学生有没有认真学。
还能告诫所有中医人,传承之艰,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这也是表达对那些将著作传承下来的前人的尊重。”
随后沈毅便自己对照着用量表,饶有兴致的换算起来。
一直到飞机落地才意犹未尽的将书还给王忱。
双方在省城便分别,因为沈毅过来是盯着自家在省城的项目来的。
而王忱在去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