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被打击的如此之惨就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后面剩下的前辈们,就把易经中需要用到的东西,归纳成了中医的语言。
虽然不如易经看的层次那么深,但也足够用了,所以你们用不着学。”
见韩舒若有所思的站在那里,王忱又说道:
“虽然面诊很重要,但你们这一年,我只会简单讲一下。
中医四诊,面诊最难,其次脉诊,闻诊,最后问诊。
你们最先需要学好的就是问诊,如果能做到两诊合参,基本就算是一位勉强合格的中医师了。
现在能四诊合参的中医师,少得可怜。
问诊完后,脉诊纠错,那病人说的病症,你就能治了,至于他没说的病症,就看你的脉诊水平了。
如果脉诊水平到了,那你也能看出一些其半年甚至更久之前出现过。
而后潜伏下来的病症,因为现在你所看到的病症,可能就是之前的病症引发的。”
“先生,所以现在您用的是四诊合参?”
“嗯,这也是我看病如此快的原因,其实你去看一些好的老中医师,他们也都差不多。
病人一进门,先就进行了面诊,等他坐到你面前的时候,通过面诊心里已经推测到对方那里出了问题。
而后提出几个问题,进行论证,确认如自己所想,就进行脉诊,一是进一步确认病症。
二是查看是否有自己没看到的病症。
所以我们看一个患者也就两、三分钟,问的问题也就那么两、三个。
刚刚之所以说,两诊只能算是勉强合格的中医师,原因就在于此。
你的问诊,是先根据患者自述来询问的,那么他不是医生,他可能自己都不知道那些是不正常的,那些是正常的。
如果有他没说到的,你又没问到,那就可能会忽略一些病症。
因为这时你的脉诊,通常是用来验证对方所说的病症。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