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劝道:“南平公长于国事,短于用兵,恐非雍军所敌。”
拓跋嗣摆手不让崔浩往下说,道:“朕意已决,卿且退下吧。”
九月二十七日,身在野王城的长孙嵩得到天子旨意,命其兵进蒲坂城。
长孙嵩筹谋进攻蒲坂有数年之久,因为国内连年灾害粮草不足而延误,前些日得知黎阳津兵败、阿薄干身死的消息,长孙嵩本以为伐雍之事要耽搁下来,没想到天子之意坚决。
天子有旨,长孙嵩不敢怠慢,亲往安邑城,率振威将军娥清、宁朔将军周几、南统将军长孙道生(长孙嵩之侄)等人进击猗氏城。魏军兵马多达五万,其中轻骑三万四千。
蒲坂城,杨安远闻大队魏军向猗氏城进军,命郭纯、唐泽等人守城,自己带了一万兵马前往猗氏城迎敌,并派人通知洛阳城中的河南太守杨思平,让他寻机过河从侧翼攻打魏军。
猗氏城守将是原姚秦降将王国。王国降雍之后,杨安玄对其甚为重用,授其河东太守、宁朔将军,坐镇猗氏城对抗魏师。王国感杨安玄厚爱,亦竭诚报效,将猗氏城重新加厚加固,魏军多次来袭,都被他击退。
杨安远得北雍州轻骑两万后,随即派一万二千骑前往猗氏城,猗氏城的兵马达到两万四千,另外西面的解县有姚和都的六千兵马,魏军虽多,想要攻夺猗氏城不易。
魏军围城攻打,起初王国守城不出。麾下部将得知黎阳津鲁轨以少胜多,斩魏冀州刺史阿薄干的消息,纷纷请战,认为城中兵马充足,将士士气高昂,无需一味守城。
王国被众人说动,领五千轻骑出北门攻击东门之敌。魏军攻城,并未四面齐攻,而是从东、南两处城门发动进攻。
大军刚出城,魏将娥清便领六千轻骑来战,交战两刻钟后王国见不能胜敌,生恐魏军援兵到来,准备撤走。及至北门,发现三千魏军已然堵住退路,王国心知中计,转而往西门,果然西门亦有魏军在。
眼见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