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了儿戏,你问问其他试子答不答应?”
刘康自信满满地出声道:“愚自问科举三试还算不错,为何不见取中?”
庾欢冷冷地看了刘康一眼,吩咐道为:“将刘康的试卷找出,念念评等。”
“荆州试子刘康,明经错六题,列甲下;策论为乙下;诗赋列甲上,评等乙上,名列六十二位。”小吏高声将刘康的成绩念出。
广场上一片吸气声,刘康薄有才名,不少人读过他的诗赋,认为他是必中的,没想到居然差了两名,着实可惜。
刘康的脸皮胀得通红,高声道:“一个甲上,一个甲下,就算策论在乙下也能评为甲下,为何只列在乙上,分明是有意打压。”
庾欢皮笑肉不笑地道:“少安毋躁。此次开科取士,雍公与梁王商议,偏重能治政的实干之才,所以策论评等折算五成,明经算三成,诗赋只占两成。刘康,折算下来你的评等只在乙上,并无不妥。”
胀红的脸瞬时变得苍白,刘康激动地吼道:“科举试之前并未言明,不然愚怎会来襄阳受此折辱。愚五年前定为三品,刘中正评点愚‘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庾欢打断刘康的话,指示小吏将试卷拿到刘康的面前,道:“休说什么才学横溢,此卷可是你所做?”
刘康看到字迹,确实是自己所书,只是无法接受自己位列六十二名的现实,嘶声喊道:“愚不信,有这么多人能胜过愚,除非愚亲眼看过他们的试卷。”
庾欢不理睬刘康,面向众试子高声道:“雍公为表科举公正,准备将进士科和举人科前五名的试卷张榜贴于粉墙之上,供众试子查阅。同时,试子对考卷存疑,可以向吏曹申请查卷,不过需交纳查卷费用,查询自己的试卷二十文,每查询一份他人试卷为五十文。”
刘康亢声道:“愚要查卷,区区数千文愚还拿得出,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明明白白。”
卫度见前来陈情的试子注意力被引到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