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低沉着声音道:“也罢,嵇拔回魏国便从蔡洲选几名可靠的道士随行,对外只称天师道南北交流。记住,选用之人一定要有家眷可以掌控,让他们到了平城之后迅速将魏国研制丹火的情况传来。”
刘穆之道:“要让敬光(沈田子)暗中派人接应。”
刘裕问道:“双方互设的榷场放在什么地方?”
“初步决定濮阳和顿丘;蓼城和漯沃。”刘穆之禀道。
濮阳在黄河下游南岸(关于濮阳在黄河南北有争论,水北为阳,濮阳是濮水之北,濮水在黄河之南,争论是黄河改道所引起),是兖州濮阳郡治所,与魏顿丘郡治所顿丘(今河南浚县西)隔河相望;蓼城(今山东利津县西南)属北冀州乐安郡,漯沃(今山东滨州市西北滨城西)在魏乐陵郡境内,亦是隔河相对。
刘裕沉默不语,设在晋国的两处榷场都在杨安玄掌控之中,即便是朝廷派官员前去管理,恐怕也要受到杨安玄的掌控。
自己用粮食换取魏国的战马,杨安玄随时可以掐住自己的脖项,将战马夺去。
刘穆之清楚刘裕的担心,轻声道:“这是盟约上的榷场,粮食换战马通过海船,从毗陵郡暨阳(今江苏江阴县,南朝梁以后始称江阴)走海路前往魏国阳信城(今山东无棣县北十七里信阳乡),魏国会派人在那里接应。”
东汉末年船工便造出“艆zhou(无法打出)”和“舟犮”两种大型海船,船长二十余丈,高三丈,可载六七百人,一次能运送物资万石左右,能远洋航行。
及至东吴控制沿江濒海地区,造船业更为发达,造船的工场遍布,除了适合长江等内河的造船厂外,沿海的会稽、永宁(今浙江温州)、横阳(今浙江平阳)、建安(今福建福州)、吴航(今福建长乐吴航镇)、温麻(今福建连江)等地都有造海船的工场。
东吴政权十分重视造船事务,专门设有“典始都尉”一职管理监督造船事物,西晋灭孙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