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给出两个方案,一是让中领军谢混出任扬州刺史,谢混是谢安之孙,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女婿,他出任扬州刺史必然得到门阀的支持,皇室对他也放心,最重要的是谢混与刘毅关系密切。另一个方案是扬州刺史的位置让给刘裕,但刘裕坐镇京口遥领,京中朝政由丹阳尹孟昶主持。
琅琊王司马德文命尚书右丞带了两个方案前往京口请刘裕考虑。皮沈见到刘裕,把朝堂的讨论告诉了刘裕,并将两个方案告知刘裕请他选择。
此时刘穆之回转京口任车骑将军府记室录事参军,皮沈禀报之时刘穆之亦在座,听到皮沈所说的两个方案后,刘穆之立刻起身如厕。
来到大堂之外,刘穆之取纸笔疾书,“皮沈之言不可从”,命侍者将纸条送与大堂上的刘裕。
刘裕看罢刘穆之所写的纸条,对皮沈道:“皮右丞所说愚知道了,你且回驿馆歇息,待愚想过之后再做决定。”
等皮沈走后,刘裕召刘穆之入内询问。
刘穆之道:“晋室经司马道子父子乱政和桓玄篡逆之后,天命已经转移。主公京口举兵,逐走桓玄,功高盖世,如果主公不做这个扬州刺史,还有何人能做?”
刘裕沉吟道:“扬州刺史之位树大招风,所以愚才会让王谧暂任,让朝廷少些猜忌。”
“让王谧担任扬州刺史只是权宜之计”,刘穆之慨然道:“时至今日,主公还想谦让不成?主公甘愿做一名镇守外藩的镇将不成?”
刘裕默然不语。
刘穆之言语激昂地道:“当初京口举兵,主公与刘毅、孟昶等人共同举事,谋取富贵,众人推举主公为盟主,但平乱之功相同,朝廷赏功主公你和刘毅、何无忌、杨安玄等人都是郡公。这些人都不会甘心屈于主公之下,将来必定要互相争夺,主公若想退让,能退让到何处去?莫非要奉他们为主不成?”
刘裕重重地一拍案几,大声道:“绝不可能。”
“扬州乃朝廷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