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襄阳修撰儒藏,推广儒学,皆感甘之如饴。家父对奴说,雍州有大批学而优的寒士踏入仕途,玄郎之功自有少有,仅凭此事便能名留青史。”
杨安玄逗弄着手中娇儿,道:“当初答应岳丈修建学宫恐怕要拖延些时日了,摊子越铺越大,手中的钱粮入不敷出。”
孔鲜在刺史府任文学掾,杨安玄多次想擢升他为州主薄都被婉拒。孔鲜称自己能推广儒学,为天下读书人做点实事比升官发财还要高兴万倍,杨安玄只得随他。
孔懿编撰儒藏平时住在弘文庄中,孔鲜身为府衙官吏在刺史府后宅有住处,因为冉氏又有了身孕带着小孩十分不便,杨安玄替他在城南购置了一处宅院,这样孔懿想孙子、外孙也可以来城中住上几日。
十月十八日,孔鲜生日。并没有请外人,只是请了杨安玄夫妇、张锋夫妇和沈庆之夫妇。
从妹子手中接过《洛神赋图》,孔鲜眉开眼笑,恨不能立时回书房观摩。孔懿知道女婿出手大方,瞪了儿子一眼,道:“为父常教你‘不滞于物’,读书静心养性,都忘了吗?”
杨安玄笑着解围道:“岳丈,那是圣人之境,愚与鲜兄都还差得远呢。”
杨愔乌溜溜地眼睛望着外公,咧着没牙的小嘴笑着。孔懿立时忘了斥责儿子,笑着伸手抱过杨愔逗弄,嘴里念叨道:“愔儿,这么久没见外公,是不是想外公了。”
杨安玄与孔鲜相对一笑,看来老丈人这不滞于物的功夫也还要修行。
内外各设一席,分男女而坐。众人敬过酒后,孔鲜举杯笑道:“张将军、沈将军,两位扬威秦国,为朝廷收回上洛、弘农二郡立下功劳,仆敬两位一杯。”
孔懿对杨安玄道:“老夫听鲜儿提及过年尚缺数十万石粮。”
杨安玄点点头,沉声道:“愚准备筹办场展销会,招募四境商贾,趁机再办场拍宝会,多少能缩小点缺口。”
孔懿道:“今年多了梁州、兖州,原本的准备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