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念想从中分杯羹。
这次杨安深没有理会她的哭闹,直言族中与杨安玄有约定,无法更改。
杨漓出嫁,何氏又闹了一回,说嫁出去的女儿已是外姓人,不该再从族中分利,要接替杨漓打理面馆。
杨安深试着在父亲面前提了一句,被骂得狗血喷头,难免对杨安玄的怨念加重了一分。
将儿子交给侍女,何氏歪在榻上思量不提。
…………
内堂设宴,酒菜飘香,杨家族人齐聚一堂,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杨安玄的辈份低,依次敬酒,又被三叔杨思平连灌了三杯,回席时已有两分醉意。
吃了几口菜,杨安玄道:“大人,听闻郗公亦在府中,怎么不请他一起前来。”
杨佺期有些不自然地道:“郗公带着家眷,正月初八便起程返京了。”
已经走了两天了,杨安玄心中发急,不知能否追上。杨安玄道:“唉呀,愚还想着前去送郗公一程,愚能有今日郗公相助甚多。”
杨佺期放下酒杯,眉头皱起,郗恢成了他心头隐痛,杨安玄一来便提及郗恢,着实惹他不快。
“郗公已经乘舟走了两天,你怕是追不上了,以后遇见再说吧。”杨佺期板起脸道。
杨安玄知道郗恢此行危险,没有理会父亲的脸色,急声道:“恐怕有人不愿看到郗公进京,愚受郗公之恩,要护送他一程。”
杨佺期勃然怒道:“你说谁不愿见郗恢进京,是指为父会派人追杀吗?荒谬。”
满堂欢庆之声寂然下来,杨安玄起身拱手道:“大人息怒,孩儿说的是殷刺史和桓刺史。”
桓、殷、杨三家浔阳结盟,皆大欢喜收场,唯有雍州刺史郗恢受了无妄之灾,被召回京中任尚书,郗恢对三人的恨意可想而知,回到京中必然针对三人。
郗恢对杨佺期有恩,不好对其下手,只能放其归京,而桓玄和殷仲堪可不愿见郗恢回京后与他们作对,半路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