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拨了百余人归陈鱼统管,组成了数只商队,北往襄阳、新野,西向江陵、益州奉节,东下武昌、江州、建康京口等地。
先撕开杨佺期的信,信中陈述了荆州起兵的经过,不无得意地道出殷刺史对他的倚重,如今荆州兵马尽由他指挥。
不过,杨佺期在信中也吐露了烦心事,殷仲堪对他倚重日甚,引得桓玄不快,数次当面责辱。
起初杨佺期还忍气吞声,后来见桓玄越来越颐指气使,认为杨亮当年投降其父桓温,杨家不过是他的家将。
杨佺期拔剑怒喝,险些与桓玄当场动手,殷仲堪竭力劝阻,双方不欢而散。
想到桓家在荆州盘踞数十年,根深蒂固,门生故吏遍布整个荆州,杨佺期亦深为忧虑。
要知道桓玄这家伙,动不动派刺客暗杀,当年参军刘迈与他争执几句,桓玄当夜就派人行刺,幸亏刘迈听殷仲堪之言先行逃走。桓玄还不肯善罢干休,派人随后追赶,未追及才作罢。
杨安玄眉头立起,桓玄倚仗父兄之威在荆州胡作非为,将来还会篡夺皇位,这是个野心勃勃又狂妄自大的人,确实应该小心应付。
信中提及南蛮校尉殷顗将死,桓玄正在极力劝说殷仲堪向朝庭奏请其五兄桓伟接任南蛮校尉。
南蛮校尉位高权重,手握兵权,殷仲堪从内心讲不愿让桓家人得到,只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杨安玄暗喜,对杨家来说这是个好机会。当初与父亲商议时就曾提过,寻机将大伯、三叔调回荆州。
大伯、三叔都是勇将,有他们做父亲的臂助,桓玄也要顾忌三分。
南蛮校尉将出缺,大伯杨广身为淮南太守,正是合适的人选,殷刺史定会欣然同意。
信的最后,杨佺期不无担忧地提到,此次他随殷仲堪起兵,势必给杨安玄带来不良影响,让杨安玄若感不顺不妨前来江陵,荆州自有他的用武之地,一家人也可团聚在一起。
杨安玄笑了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