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起眉道:“吾一路劳顿,这些东西哪吃得下。家中可还有钱,拿些来。”
华氏愁眉苦脸地道:“良人离家时拿走千钱,家中仅剩百余钱,这些日买菜所剩无己。良人且忍上几日,待粟田收租后再出外应酬吧。”
想起自己在襄阳城花天酒地,半月不到就花了六千钱,袁河总算良心发现,嘟囔了一声,低头喝粥。
华氏跪在旁侧,轻声问道:“铭儿渐大,可要送他到族学中受教?”
袁河抬起头道:“族学中的那个袁平,只不过识得几个字,哪懂什么经义,送铭儿与他启蒙,纯属误人子弟。吾这段时间左右无事,亲自教铭儿便是。”
华氏喜道:“良人若亲自教授铭儿,胜过族学百倍。”
袁河喝完粥,华氏上前收拾,欲言又止。
袁河双手撑席,身子后仰,打了个饱嗝道:“你还有事?”
“前几日族中派人来找良人,想聘良人替族中典计,说是月给五百钱,不知良人可有意?”华氏看着袁河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道。
袁河勃然色变,喝斥道:“吾堂堂士子,岂能操此贱业,休要污了我的耳朵。”
华氏拿了托盘,愁眉苦脸地离去。
先祖的荫田早已收回,这些年家中坐吃山空,街上的铺面两年前兑出,自己的陪嫁也差不多花尽。良人从八品降为九品,谋差更难,再照这样下去,家里的日子快要过不下去了。
第二天起床吃罢饭,袁河把儿子叫到书房,提笔写下“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十二个字,讲了宋、郑、卫、史为四姓,后面的延年、子方、益寿、步昌的含义。
老仆袁里慢吞吞地站在门外,禀道:“阿郎,门外有客。”
袁河问道:“什么人?穿着如何?”
“穿丝袍,骑着马,带着仆从,阔气得很。”老仆应道。
袁河兴奋地站起身,道:“一定是请吾前去赴宴的。铭儿,你自去屋中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