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伙来害死了王大爷父女?」
汪再兴转头想了一想,忽然朝徐恪笑了笑,说道:「徐大人,说起这杨文庸的亲戚,大人应该比草民还要熟呀!据闻,青衣卫南安平司的千户杨文渊杨大人,便是他的堂弟。只不过,他们虽是本族的堂兄弟,但毕竟隔得太远,听说相互间也并无什么来往……」
「什么!」未等汪再兴把话讲完,徐恪顿时怒道:「这杨文庸竟然……竟然是杨文渊的堂兄!好你个杨文庸啊!没想到你假借行善之名,暗里却干尽坏事,你空有一副仁义之表,实则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你纵子行凶,害死王大爷父女,你简直就是一个斯文败类,一个欺世盗名的恶徒,一个教子无方的恶霸!」
事实上,徐恪只闻杨员外之名,直至今日才知晓其人之真实名姓叫作「杨文庸」。他先前在杭州城讨生活之时,曾多次听到十里八乡之人,都在传送着杨员外之善名,都说这杨员外乃是杭州城最最好心的大善人,说他知书达礼、教子有方,膝下二子各个一表人才,说他行善积德、乐善好施,不知救济了多少穷人。这种话听得多了,他心里自也想当然地以为这杨员外定是个好人,如今听得杨员外竟有一个表弟名叫「杨文渊」之后,心中顿时火冒三丈,之前尚且残存的种种对于杨员外的好感,立时化为乌有。
见徐恪忽然满脸愠怒之色,对城北的杨文庸一家大骂不休,汪再兴一时呆坐在那里,不知该如何以对,就连旁边的舒恨天与魏嘉诚两人也面面相觑,不知道徐恪因何会发这么大的脾气。
此时的徐恪,反倒心情渐渐镇定了下来。他原本也并不指望从汪再兴那里查知多少当年王大爷一案的内情。他只是想从汪再兴的口中再一次验证自己的猜想而已。经过了刚刚这一番审问之后,他已经更加确定了,害死王大爷一家人的主谋,应当就是杨文庸一家,而那个洪文堂,充其量只不过是个帮凶而已。
俗语云,「冤有头债有主」。既然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