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李峨诸般罪状的奏折丢入火盆中,对着焚烧后的灰烬苦笑数声,心中打定了主意,遂跟着内侍进宫面见天子。
李重盛急召李缜入宫觐见,自然是要与自己这个儿子商议如何善后之策。
皇帝见了李缜之后,将江南道的那份奏折传与李缜过目,并单刀直入,径直问了三个问题:
吴文龙已死,何人可接任杭州知府?
吴文龙一案,干系不可谓不重,凶犯如此猖狂,岂能任其坐大?必当尽早查明真凶,将其一网打尽才好,这个案子,依你之见,当由何人前去查明为妥?
之前你曾举荐过一人,想让他担任专理盐税钦差,远赴江南,助吴文龙整顿杭州官场,如今吴文龙已死,钦差还要不要再派?
李缜听后,略作思忖,当即回道:
吴文龙一案,如今已轰动朝野,堂堂大乾知府,竟遭匪徒袭杀,此贼人实大胆猖狂之甚也!不查明真凶不足以告慰死者在天之灵,不严惩凶犯不足以平民愤,故而这查案之人,必大忠、大勇并具大能者,儿臣以为,能胜任此案之人,非青镜司徐恪莫属。
李重盛频频颔首道,朕所想之人,也是徐卿。先前北境候世子一案,小恪便办得不错,如今这吴文龙之案,除了他已无二选。
李缜随后又道,之前儿臣举荐李秋任江南道专理盐税钦差,用意原本是想让李秋专理江南盐税之余,再协助吴文龙肃清官场贪腐,如今吴文龙既已不幸死于任上,不妨就由这李秋兼任杭州知府,无论征收盐税还是整肃贪腐,皆一并交于李秋即可。
李重盛追问了李缜一句,对于这个李秋,缜儿呀,你就这么有信心?
李缜点了点头,郑重言道,儿臣对他有信心!
见李缜有如此之决心,皇帝遂未加思索,对于魏王之言,尽皆照准。
于是,在紫宸殿内,父子两人只谈了不足一刻辰光,便已将吴文龙死后的所有善后之人,尽皆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