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里尹看到,还有许多戴方巾的读书人呢,有年轻的十几岁少年,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其中更有一个五六十岁的头发花白老人。
“那些嘛,都是些童生,没有功名在身的。你看那个老头子,一把年纪了还在考呢。”
王秀才口中的老头姓郑,考了许多年,也不曾中过一个秀才。
跟着来的一个老头子感叹:“哎,这头发都考白了,半只脚踏入棺材了,还要考呢?”
王秀才笑,“有些人就是执迷不悟,但这青云之路,又岂是凡夫俗子能踏足的?”
说话间,三两个头戴梅花冠的人走了进来,一进来就朝众人拱手见礼。
王秀才并其他几个秀才忙围了上去:“哎哟哟,举人老爷来了?马上春闱就要下场了,进士及第就在眼前呀!”
其中一个二三十岁的黑衣举人拱手道:“多谢吉言!”
后面那群童生也都围了上来,黑衣举人一眼看到其中的一位老者,刚要作揖行礼,就被王秀才给拦住了。
“梅老爷不必多礼,这位别看年纪大,只是个小友,连我的礼都受不得,岂能受老爷的礼呢?”(秀才之间互称朋友,没考取秀才的童生称为小友。)
这话说得众人都觉得尴尬,但人家说得在理,读书人之间,不以年纪论尊长,只论功名,即使他是这里面年纪最长的,但没有功名,只能是个最末等的。
但那梅举人却说:“兄台不知,郑先生乃是小生的老师。”说着朝郑老伯行了个礼。
众人惊呼一声,王秀才更是愣在原地。
郑老伯欠了个身,回了个礼,对众人说:“之前他府上坐过几年馆。”
众人夸他教得好,王秀才嘴角扯了扯,说:“若教得好,怎的自己未曾考取?”
郑老伯:“人各有命罢了。”
王秀才:“只怕梅老爷当年若是另寻名师,还要更早考取功名嘞。”
众人都笑,簇拥着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