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等一系列事件之后,这些粮草已经够守军食用一年以上了,但问题是秦军的士气却不足以坚持那么久了。
心力交瘁的王约只能够凭借威望和酷刑,维持住军心,但对于邓城能否守住,他却持悲观的态度。
与秦军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大虞军的士气高涨。
此番战斗,虽然岳飞、赵云、张郃所部损失不小,但取得的战果却更大。
大虞军团出色的完成了战略目标,周围只剩一个瓮中之鳖的邓城。
此时,诸葛亮等人最盼着的,反而是秦军的支援部队赶紧过来,他们好围点打援。
然而,白竭带领大军到达南阳后就逡巡不前,没有南下支援的意思,反而与内史腾合作,击溃了乐进军一部,逼迫分成多路攻城略地的乐进军以及四处掳掠的太史慈军合兵。
原来,在樊城出事后,内史腾和白竭就意识到,邓城无法救援了。
因为如果大军救援邓城的话,南阳这边兵力恐怕就会有些空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粮道问题。
如果白竭主力南下支援的话,内史腾并不能够保证白竭的军的粮道。
韩国的骑兵实在是太多了,在完全不顾及骑兵性命的情况下,这几年已经把南阳郡搞的不成样子,加上今年年景问题,南阳根本就没有多少存粮,这意味着秦国需要维持一条从关中到南阳再到邓城的粮道,维持这么长的粮道,也很是一个问题。
内史腾已经意识到,秦国犯了一個致命的战略性失误。
当年蒙骜就不应该先伐魏,而是先竭尽全力灭了韩国。
当年蒙骜伐魏,引发了信陵君回魏国,蒙骜被信陵君指挥五国联军击败。此后,秦国东出的重点一直是在魏国,这就给了韩国休养生息的机会。
之后秦国先后被赵国、大虞拖住手脚,就没有再灭韩,到了最近蒙骜抓住机会联合齐国灭魏,虽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