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姜丰的首创,纵使到了皇帝面前,也不能说顺应民意是错的。
可如果君主不能代表上天,就失去了一层神圣的光环……天子不是上天选出来的,难道是百姓选出来的?
国子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儒站起,昂首道:“姜大人此论将‘天道’至于何地?儒家先贤提出‘天人感应’,天道能感应人事,人事能影响天道;凡圣天子在朝,天降祥瑞;凡君王无道,奸佞执政,天道降灾异……”
周围的人也纷纷点头,这是他们根深蒂固的信念,也以此“天道”来辅佐君主治理国家。
姜丰认真听完,答道:“这是董仲舒提出的理念,他说自己的学说是一个美貌的少女,要嫁给天下最伟大的帝皇,就把‘天人感应’的学说嫁给了汉武帝。然而,董仲舒的这个理论是篡改自阴阳家,在此之前从未有那位儒家圣贤提出过这个理论。”
有人反驳道:“子曰‘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又曰‘正刑与德,以事上天’。”
人家董仲舒是大儒,自然不是凭空提出“天人感应”理论的!
姜丰笑道:“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夫子自己都说了“天说了什么?四季照常运行,百物自然生长,需要天说什么?”
儒士们面面相觑,姜丰用夫子的话来反驳,却不好对答。
从这个方面来说,姜丰不愧是传胪,可把经义读得透透的……
儒士们陷入沉思中,皇子们却又有别的想法。
姜丰反驳了天人感应的说话,提倡科学,也算是为皇帝正名……今年以来,又是天狗食日、又是水灾蝗灾,那些官员都磨刀霍霍向皇帝,要皇帝下罪己诏呢!
既然天行有常,与皇帝无关,那这些都不是皇帝的罪过了!
“姜大人!若说天体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