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都是道吗?
姜衡心中却这么想,但眼看着先生气得胡子都抖了,还是忙道歉:“先生消消气!我就是随口说说……是我错了。唉,您知道的,我从小在大湾的学堂读书,除了四书五经,也读自然科学,但都不甚了了。真正钻研圣言书,还是抱有目的的,这不知其表不知其理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肯认错,倒还不算无药可救。”季明脸色缓和了些,开始教育姜衡读书人的操守、做人的道理。
姜衡老老实实地听着,却没有应声。
季明叹了口气:“你还年轻,对圣贤书还不能体会,将来经历得多了自会明白,如今为人处世,但求无愧于心便是明心见性了。”
他是真的不愿这晚年收的“关门弟子”因急功近利而误入歧途。
姜衡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尴尬地说:“我虽没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理想,无愧于心还是能做到的。”
他有他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也许和这个时代大多数正统读书人都一样。但他有他的道,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呢?
儒家讲究“君权神授”、“天地君亲师”,但他却觉得,像大夏那样没有皇帝的国家,也许才会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
季明从弟子的目光中察觉了他对圣贤之道的不以为然。
因为觉得自家弟子有误入歧途的危险,季明果断认同他留在京中读书。不管参不参加明年的会试,至少把思想掰正了。
要是回了大湾,又接触了什么旁门左道的人,岂不是越偏越远?
没想到临老了还要为姜家教孩子~
姜衡从季家回去后,觉得有些触动,把今日和季明的对话记了下来,然后封进漆盒里,让人送回大湾,再一并送去大夏给父亲。
做儿子的心中有想不明白的事,当然是要向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