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妾,要是过去,自然不能被戚氏看在眼里。但此时戚家败了,妯娌对于管家权虎视眈眈……那妾氏不知和哪一房勾结,最终陷害了戚氏。
戚氏悲愤之下,自尽以证清白。年幼的王玢成了一个没娘的孩子。
这之后,那二房又吹耳边风,让王博更加厌恶王玢,最后以王玢八字克父为由,将他送到道观里出家。
王阁老那时还在京中,对家乡的变故一时不知情。等他知道后暴怒,命令王博将那二房远远打发了,把王玢重新接回家中。
王玢也硬气,回了家中也不肯脱下道袍,仍然穿着道袍招摇过市,让全城的人议论纷纷。
王阁老得知之后,心疼这个长房嫡孙,想着衡川王尚道,就把王玢送去给衡川王世子做伴读,也没有强迫他换下道袍。
…………
如今看来,王玢还真是挺“克父”的,皇帝这两条对比鲜明的批复一下来,可不是把王博推到了风口浪尖吗?
知道内幕的,只是摇头失笑,这王博有眼无珠,为了一个妾室竟然放弃自己的儿子。现在这个儿子成了皇帝的心腹,可不是三十年河西、三十河东嘛?
不知道内幕的,则在纳闷。从皇帝对王阁老定下的高规格丧仪来看,皇帝对王家还是很信重的,怎么又这样针对王阁老的长子?
真的是人走茶凉吗?
而在众人的议论声中,姜丰正和礼部官员一起,快马加鞭地赶回衡川府。
他是王阁老的不记名弟子,和王家的关系众所皆知。王阁老逝世,他自然要上折恳求回乡奔丧,皇帝非常善解人意的准了。
姜丰等人赶到衡川府时,王家已经挂满了白灯笼,偌大的府邸一片哀戚。
春寒料峭之下,更觉凄凉。
王阁老的灵柩在府内停灵,等礼部官员来宣读祭文、省内官员、门生故吏们来吊丧完毕,才会择日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