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乘之分。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
“善哉善哉”在佛经里常用,但不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创作,首先出自《列子》。
善哉就是“好的”,是赞叹之词。
舍利弗对天女说,你究竟得到什么境界,可以如此辩才无碍?
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
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则于佛法为增上慢。
天女说:我什么都没有,因此能说。
若是觉得自己得到了什么,就是增上慢。
你们今天打坐做得不错,就觉得有功夫了,然后看不起别人,怎么半小时都坐不住?
这就犯了增上慢,是犯菩萨戒,还不是比丘戒,很严重的。
有任何一点看不起别人、批评别人的心理,早就犯了。
“自赞毁他”是菩萨戒第一条大戒。
有的人只自赞而不毁他,这也是不行。
真有学问的人,反而变得很平凡,“学问深时意气平”,不觉得自己了不起,如果不一切平,那就是半罐子水了。
世法出世法都一样。真得道的人,决不会觉得自己有所得有所证。
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
舍利弗再问天女,“于声闻、缘觉、大乘三乘中,你想走哪个路线?”
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法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为大乘。”天女说她不一定是那个路线。
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瞻卜,不?余香。
瞻卜林是檀香林,一个人进了瞻卜林,只闻到瞻卜林的香。
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
同样道理,到了维摩居士的丈室,就没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