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这积功累德太难了,更不见有人能一贯到底做下去。
我们学佛讲功德和福德成就,没有功德哪有福报?智慧更难修了,智慧不够,头脑就不清。要怎样修呢?靠定慧止观,不是靠打坐,愈打坐愈糊涂的人很多。止是止一切妄念杂想,止于至善,一念在净念上,然后要起观,参究一切的佛,这才是打坐静修的道理,不是在那里玩弄气感!要多研究《瑜伽师地论》的止观,智慧是要学来的、修来的。我们学佛就两条大路,一条修福德,行一切善,去一切恶;另一边修智慧。福德圆满、智慧圆满,才能成功。
因为功德智慧成就所得的果报,心能转物所致,身气脉自然转变。这里经文又隐藏着秘密哦!试试看,若做了件大善事,不用打坐气脉就会变,就是这个道理,立竿见影。有多少修行功夫,脸相就会有多少变化,丝毫不爽。修善根结善缘的人,即使是容貌不美,仍然会让人觉得可爱而想亲近;长得虽好看而人缘不佳,就是不修善业的结果,大家要多自反省。未成佛要先结人缘,你一个人大彻大悟,不能度众生,因为功德不成就,充其量是个辟支佛。
名称高远,踰于须弥,这时不是世间小声名而已,是因智慧功德成就而能名声普闻三界。譬如历代圣贤,他们的成就、功德、作为永远流传,高超三界,不受时代时间的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超越了须弥山。
深信坚固,犹若金刚,我们自以为深信佛法,其实靠不住,而迷信的居多,算不上是正信。譬如说空,要真证到了空,有了实证,才是正信。这样还不够,还要深信,例如禅宗祖师说要大悟三十六次,小悟无数次的境地。但即使深信到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仍不坚固,修行人仍会退转,因为见地偏差,功德不圆满,都会造成退转。要到了深信坚固,才不退转,才称得上犹若金刚。
《维摩诘经》的序品,在叙说赞叹成佛的境界,也就是代表了学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