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落难情缘 > 833章 送别友人

833章 送别友人(3 / 4)

如果说“万斛舟”是当时朝中严酷的争斗环境写照,那么,他当时身处其中(宦海),肯定没有眼前看到的这位牧童骑着牛背,吹着牧笛,在家人的保护下回家就那样悠然自得而稳当了。

杜位还记得,他泛舟于卢水河,悠然自得欣赏完岸上田野的热闹场面后,一路顺流而下,来到卢、锦二水会于筠城北十里的洞口,被这里天然秀丽的风光所吸引,挥笔写下了《洞口渔樵》一诗:

洞口临流合水缠,两厓山拥立舟舷。

渔竿钓罢江天雾,樵斧声闲岭树烟。

山水相逢人共乐,鱼薇去换酒同筵。

不甘荣辱机心少,何处浮生更有仙。

在卢、锦二水交汇于筠城北十里的洞口,汇成新江通往肇庆。洞口圩,是当时新州的水陆码头,船只集中点。

这首诗描绘了千年前新昌的一个主要风景点洞口天然秀丽风光,抓住了山、水、江雾、斧声、人等几个方面特征来表现原始美、自然美、朴素美,赞美了作者对新昌优美的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融情于景,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诗中的人物是渔夫和樵夫。写渔夫时,采用的是静态描写,在大雾弥漫的江面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夫,独自一人驾船在江上垂钓,细致地描写了雾锁江天的幽静情景。当渔夫收竿罢钩归去之际,忽然听到从山那边传来樵夫的砍柴声,在动态中引出樵夫。这样动静结合,使全诗错落有致。接着写想象中渔夫和樵夫在收起大雾,艳阳高照中相逢的情景。最后诗人借题发挥,表达了当时朝中专制统治、勾心斗角、排斥异已的黑暗现象,反映了诗人希望改革现状,期待出现一个廉洁从政、风清气正、国泰民安、人人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强烈愿望。这首诗虚实结合,婉转含蓄,耐人寻味。

张柬之望着杜甫、杜位远去的身影,有点悄然若失,口占一绝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