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若朝霞的微笑,一步步走向田中劳动的老僧。老僧头未抬,手未停,轻轻问道:“你是谁?从哪里来?”
“您是行思大师吧?我叫希迁,从曹溪来。”
行思不禁抬起头,看了这个青年比丘一眼,问道:“你从曹溪来,带来了什么东西呢?”
行思说着,随手拈起一朵小小的野花,插在了斗笠上。
就是这样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语,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却蕴含着铺天盖地的禅机,直接显示出禅的心要。
最初,佛祖就是这样拈花,迦叶发出会心的微笑,不可思议的禅从此开始代代相传。穿越千年时光,禅的心髓依旧像原初一样灵妙。因而,当年在曹溪,六祖惠能就是这样启发怀让的;而今,行思也是这样昭示希迁的!
希迁看着行思大师头上毫不起眼的小花,心有灵犀一点通。于是,他内心深处那硕大无朋、璀璨无比的禅之花蕾灼然开放!他宛然一笑,说道:“我带来的东西,在参礼曹溪六祖前便早已具足了。”
是啊,人人本具的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如同那朵小小野花与这遍地黄花一样,它们都蕴含着芬芳,都天然具有甘甜的蜜浆。
果然,就有一只蜜蜂从灿烂的菜花丛中振翅而起,轻轻落在了行思大师头顶的野花上。
行思却不肯轻易放过,冷冷说:“既然在参谒六祖之前便早已具足了,那么,又何必大老远跑到曹溪,去麻烦师父他老人家呢?”
希迁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野花上采蜜的小蜜蜂,嘴里轻轻说道:“假如我不到曹溪,不去参拜师父,又怎么能够知道,自己的佛性本来就已经具足呢?”
是啊,如同他不来寻找行思,怎么能发现这一切呢?
闻听此言,行思大师的老脸灿烂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他摘下斗笠上的野花,递给了希迁。如同一千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递给大迦叶尊者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