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所讲的净土,包括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有的净土,不像阿弥陀经专指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所不同的只是这一点,但原理原则都是相同的。
“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这里很明白地告诉我们,禅定的原则就是“摄心不乱”四个字,也就是制心一处,把杂念、妄想置于一处。比如修净土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不乱,就是摄心一处,摄心在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上。
我们打坐贪图一个清净舒服安详,看起来是定,其实没有一念专一,不算是真修订。真修订初步是有心定,不是无心定。一般人好高骛远,上来就想空,什么都不管,坐着很舒服,以为这就是修订。这是细昏沉,不是定啊!愈修脑子愈空白,愈修身体愈不好。
你可能会问,有些禅师不是教人一切不用心吗?这里不用心是要你不用妄心,没有要你舍去正念。
他讲了前半句:后半句你要参啊!如果什么心都不用,那去学就好了,何必学禅呢?再不然学睡觉吧!所以,真正禅定要摄心不乱,摄是收摄,一切妄心杂念要收回。
有些人说,那我只管心念收回就好了,身体不用管了,那又完全错了。四大的身体和思想的念头,身心合起来是一心,一心不乱,要身也不乱,不用谈气脉而气脉自然调和。
隋唐以前的佛像是对的,得定的人坐像就是如此了,还是细腰身,没有肚子,尤其胃没有凸出来,更不是弯腰驼背的。
真的制心一处,或者念佛的一念专一,这个时候,身自然也专一,这个叫做摄心不乱,初步得定。
这种禅定的因,是菩萨净土,这是讲初步。那你可以问,成了佛果就可以不要摄心吗?
当然不要摄心了,成了佛果是无功用道以后的事,不要用心去摄心不乱而自然不乱了,还是一心不乱。
所以,禅定是一切大小乘学佛的基础,这里说禅定是菩萨净土,就是这个道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