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求。
佛法的标记是莲花,是生长在最脏的污泥中才开花的,如果是干净的土中,反而生不出莲花,这就是学佛的精神。
要在愈苦难的地方修持才会愈有成就,你要逃避世界,一个人去到清净地方修持,是不会成功的。这是正统的佛法。
所以佛能善于入到空的境界,并且深悟到一切法一切相无罣碍,所以空无所依。你说空了所以不来了,这是空而不灵活。空能包容一切法,善法恶法都是。如果心中认为空是对的,不空是错的,那你还有挂碍,不是真的空。最重要的是,空还要无所依。打坐禅定要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你坐坐看。坐着觉得热,想吹风,已经有所依了。你说什么都没有,空了,还是依了个空,空的境界是心里出来。
学佛第一要发心就是发这个心,如果只是为自己逃避现实,图个清净,那叫阿耨多罗自私自利心。
下面,讲净土之行。
大家看到净土就很容易联想到流行的净土宗,念佛法门。道理是相同,可是原则不同。
一切佛法都是在修净土,但是不要把净土看成是一个土地或是世界或是国家,大乘佛法中净土的观念要搞清楚。
什么是净土?什么是佛国?不要被文字的土和国两个字带引走到了形象的观念,那就是埋没了佛法的精神。
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
十方三世一切的佛都有佛土,我们很容易把它想象成一个帝王统治国土的观念。
佛土、净土换一个名词来讲,就是成了佛的境界。
佛说,一切众生就是菩萨的佛土。众生与菩萨是相对,众生是没有悟道,还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根源,还没有明心见性,是因地上的菩萨。
菩萨是已经明心见性,正在修持而还没有完全到家的众生。比如,我们今天精神很好,身体没有病痛,感情思想也很清净,自己觉得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