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身上寻不到。
李小兰再也感觉不到明一大师身上的那股骇然之意,再看明一大师之时只觉那枯木身体内散出一股他也说不清楚的感受来。
原来,修为上的时间长短和高低并不是如此简单存在的。人人皆有自己的一番修为,只是人人不知。要想得知他人的修为更是难上加难。
李小兰主动提出要到后山静坐,后山有一小房,是普通僧人不能到达之地,要进后山之堂,需要住持答应才行。
明一大师虽不是住持,却有住持般的威望和行权。
于是,李小兰入得后山之内,从打扫砍柴挑水转到后山内堂专心静看佛经。
佛法无边,似乎内藏万变之理。
李小兰自从进了后山内堂,看起佛经不知昼夜,身上的那股别人所说的狂性渐弱,再加上后山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实在是个养性的好去处。
虽无意,但意却藏在其中。李小兰所看的佛经部部内有玄机,需求者悟性极高才能看破表面玄机,习得内中佛学。
后山内堂藏书十万册,要想全部看完不知要何年何月。
李小兰初看佛经,以快速阅览为目的,不想只觉看得所知所识虽多,但皆是表面,又想如要从表面理解内部意思,不知又要花多少年的时间。
李小兰不愿这般死赌,但他虽天资极高,要想一时半会破解出一套读书体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更何况又是这些当世极具玄机的佛经。
李小兰想过这些,不觉发现自己在这后山内堂半年之久,想到自己学雷一虎那“九转夺命刀”一年便全融会贯通,而自己在内堂半年只是参悟到这些道理。自己何以堪称天才,不免心中有些灰意。
其实,以李小兰如此高的天资已属天才,要想常人如有机会进入这后山内堂还不是个个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恨不得此生都呆在其中。
谁人能从其中走出。
李小兰一时苦思不解,心下便又生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