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t-10m是几年前研制的,原型机上用的还是老式航电,当然得有鸭翼。
但是,西蒙诺夫不能这样解释,他笑了笑:“当然是为了更高的机动性,我们苏霍伊设计局在提升飞机机动性方面,绝对是最强的存在!”
阿三们纷纷点头。
“大家再来看,我们这款飞机的尾椎比较大,大家伙可知道这里面是什么?”
分辨苏-27和米格-29有很多方式,尾椎就是其中之一。
米格-29是中型机,机体并不大,所以,两台发动机并装在一起就够了,苏-27个头比较大,两台发动机之间有距离,经过吹风洞,发现气流流过其机体形成的涡系气流会在尾部破碎,这样是不利于飞行的。
所以,设计师在这里搞了个尾椎,向后延伸出来,和蜜蜂的刺一样,通过这样的改进,可以涡系气流附着在尾锥上,延缓其破裂的速度,提升了飞行性能。
不过,既然搞了这个东西,当然也得用起来,这个位置装燃料不合适,那就装其他东西。
比如说干扰弹。
苏-27携带的干扰弹数量远远大于f-15,就是这个原因。
不过,如果只使用干扰弹,那还是不能发挥出来这个尾椎完全的作用来!
这可是独一无二的尾椎,必然要有独一无二的作用!
“是什么?”
“雷达。”西蒙诺夫信心十足地说道:“我们的苏-35,将是全世界第一款配备后向雷达的战机!从此以后,空战的格局将会得到改写,咬尾攻击也不再安全,因为,我们的战机可以发现后半球的敌机!”
喷气机时代,飞机的布局也经过了反复的调整,仅仅一个发动机的位置,就有过很多尝试,最终到现在成熟了。
机头是雷达,后面是座舱,然后是油箱,尾部是发动机。
由于雷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