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冯进喜已经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祝老,咱们在靶场准备好了靶标,放了四块十厘米厚的钢板,间隔半米垂直放置,其实,根本就没必要搞那么多,咱们老59的穿甲弹,穿甲能力都不到150毫米,听说兄弟部队的坦克有换成105毫米炮的,穿甲能力也不过两百多毫米,这125毫米炮又能多逆天,还能打穿四百毫米厚的装甲?”
在后世,说起坦克炮的穿深来,很多三流媒体都喜欢吹嘘一米,好像这个指标很容易达到一样。
在八十年代,如果敢说穿深一米,那绝对就是吹牛,哪怕秦锋去美国那边忽悠m1坦克的专家,也是说152毫米口径的坦克炮,现在才多少?最粗的不过只有125毫米!
老59的100线就不用说了,从西方进口的北约标准坦克炮l7,它的穿甲能力也不高,最初的l28穿甲弹,也就是美国的m392a1,只能在八百米外击穿60度倾斜放置的127毫米厚的靶标。
东方进口的就是这种水平的穿甲弹,当然了,西方人在不断提升这种坦克炮的技术,在八十年代,已经有了先进的m833穿甲弹,细长的穿杆、马鞍形弹托,具备了经典的穿甲弹结构特点,性能也是可圈可点:它可以在两公里的距离上击穿60度倾斜放置的210毫米厚均质装甲。
不过,这已经是西方最先进的弹种了,东方都没有,至于老毛子嘛,老毛子的坦克炮别看口径大,但是实际性能差强人意,所以,冯进喜觉得四百毫米已经够多了。
“祝老,我觉得不太保险,还是再加一块吧,如果没穿透第四块,那是最好的,如果穿透了,有第五块兜着,省得浪费弹药。”
冯进喜睁大了眼睛,五百毫米?开什么玩笑!
祝老沉思片刻,点头道:“老冯,劳驾让战士们再忙活忙活,把第五块均质钢装甲靶标竖在后面。”打电话的时候只说准备靶标,他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