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用两亿两银,户部可分期拨付。”
楚大人提问其费用,苏烨却笑曰:“道路为国之脉络,关系民生经济,一旦完工,国力必腾飞,何惜金银?”
楚大人敬佩苏烨远见。
苏烨又嘱咐:“主干道建设,务必确保质量,不得搞虚作假,工资可多给三成。待定型后,通知无双城李大人引进水泥铺设。”
楚大人领命,喜色满面。
午间时分,苏烨在吏部简餐后,开始会见新科举人。
此次入闱者三百余人,文武兼备。武科最弱者亦达离识期,文科则论治国之策,新政改革。现场考核后,人人得以分配至帝国要职。
尤其四人,文武双全,乃国之干柱。
是以,苏烨于凤阳楼设宴敬贤,以观青年才俊之材。
凤阳楼主沈重闻讯,立即为大学士让出楼宇。
苏烨与刘大人等官员座居高位,下方是新选之才。
“刘大人,吏部官员勤于国事,赏一千两白银,凌大人拟名单上呈。”
苏烨慷慨赐赏。
官员踊跃致谢。
“诸位,今日起,皆为帝国官员,望尽职尽责,有功者,吾必重用。”
苏烨振声下赐。
众人齐声谢恩。
选拔之才众多,若干入苏烨法眼,但尚未时候启用。
吏部司掌天下官员之升降,考核之严苛,任命之公正,与提拔之机遇。此等官吏,乃国之机轴,亦是国魂所系。
苏烨选拔人才,皆以国事为重,一意筑稳帝国政基。
至于武功超绝之将才,自是先交林清鉴赏,待其审视过后,再行委以重任。
“诸位尊卿,方今乱世,藩王纷纷扬扬,付开山与兰陵王结盟,乘乱南侵,于龙家湾欲与朕一决雌雄……”
“然而,付、兰二王之众,已被朕所破,贼首逃窜……”
“淮南、昊亲及卫王之联军,已奔函谷关,疑似欲附陈林……”